首页
关于我们
期刊简介
期刊信息
学术平台
医学教学
临床研究
学术探讨
期刊目录
栏目设置
征稿启事
学术平台
Site navigation
医学教学
临床研究
学术探讨
主页
>
学术平台
>
临床研究
>
临床研究
Welcome to visit our
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游离植皮、皮瓣移植术治疗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的效果
编辑: 点击次数:
次
更新时间:2020-06-29 10:26 【
打印此页
】 【
关闭
】
摘要: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游离植皮、皮瓣移植术治疗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的效果。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,每组40例。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,试验组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游离植皮、皮瓣移植术治疗,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、临床效果及临床相关指标。结果 试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,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,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,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结论 对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游离植皮、皮瓣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显着,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,加快创面愈合速度。
关键词:
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
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游离植皮 皮瓣移植 疼痛
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的发生与开放性骨折、大面积皮肤软组织脱套伤等因素有关,治疗周期长,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,会增加感染风险,增加治疗难度及创面愈合难度。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需进行多次植皮,患者疼痛程度大。由于创面大、软组织缺损多,因此,通过常规清创、换药治疗无法使创面缺损得到填充。近年来,封闭式负压引流术(vacuum sealing drainage,VSD)在临床创面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[1-2]。本研究旨在探讨VSD联合游离植皮、皮瓣移植术治疗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的效果,现报道如下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一般资料
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,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,每组40例。对照组男26例,女14例;年龄23~65岁,平均(47.35±4.46)岁;致伤原因,糖尿病足感染3例,重物砸伤7例,交通事故伤30例;皮损面积19~40 cm2,平均(27.52±4.16)cm2。试验组男28例,女12例;年龄24~66岁,平均(47.43±4.52)岁;致伤原因,糖尿病足感染2例,重物砸伤9例,交通事故伤29例;皮损面积20~41 cm2,平均(27.62±4.28)cm2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具有可比性。纳入标准:生命体征稳定且意识清楚;入院前无感染性疾病或皮肤破损情况;知情且自愿配合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。排除标准:存在全身性疾病及凝血机制障碍;对本研究药物或材料过敏;依从性较差。
1.2 方法
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:一期进行常规清创、换药等处理,并置管引流冲洗、纱布填塞,在有效控制感染后,二期进行创面修复(缝合、植皮等)。
试验组采用VSD联合游离植皮、皮瓣移植术治疗:术前准备好封闭式负压引流设备及相关装置,负压控制在20~60 kPa;术前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及一期创面清创处理;对创面边缘进行扩创处理,扩大0.5~1.0 cm,清除创面边缘老化的瘢痕纤维组织及创面内坏死组织,使用刮匙对窦道、开放性骨髓腔隙进行搔刮,将感染性肉芽去除后,使用H2O2及稀释聚维酮碘对创面持续冲洗,直至外观清洁;创面止血后,根据创面大小选择相应的VSD泡沫敷料对创面进行覆盖,进行简单缝合固定;术中注意确保引流管与中心负压吸引机器妥善连接及管道通畅;术后1周去除VSD装置,对创面内分泌物进行培养,并了解创面感染控制效果;针对外观清洁、无渗出且肉芽生长良好的创面进行游离植皮、皮瓣移植术(选择肌皮瓣)治疗。
1.3 临床评价
(1)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治疗3 d后的疼痛程度,0~10分,按照无、轻度、中度、重度分别计为0分、1~3分、4~6分、7~10分,分值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。(2)评估两组的临床效果。临床效果判定:显效,创面愈合面积>75%,出现新生肉芽组织;有效,创面愈合面积>20%,存在分泌物及少量新生肉芽组织;无效,未达到上述标准;总有效率=(显效例数+有效例数)/总例数×100%。(3)记录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。
1.4 统计学处理
采用SPSS 21.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,计量资料以xˉ±s表示,行t检验,计数资料以率表示,行χ2检验,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2 结果
2.1 疼痛评分及临床相关指标
试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,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,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见表1。
表1 两组的疼痛评分及临床相关指标比较(±s)
2.2 临床效果
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见表2。
表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
3 讨论
与常规创面比较,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治疗难度大,疼痛程度剧烈。临床采用抗生素、清创换药等方法对感染控制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,且治疗时间长,创面迁延不愈,患者的痛苦大,因此,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积极控制感染及促进创面愈合,还应注意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。
VSD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的创面治疗技术,应用在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治疗中,主要作用:一方面可借助泡沫敷料的可塑性隔离创面与外界的接触,经负压吸引引出创面内的脓液,促进创面的液体平衡,减少创面细菌数量,有效清除坏死组织[3-4];另一方面,VSD能够增加创面血流量,促使毛细血管充盈及生长因子的产生,且成纤维细胞进入创面后可产生胶原,填充以及修复创面缺损,促进大量新生血管的生成,增加肉芽组织生长速度,可有效加快创面愈合速度,提高愈合质量。VSD联合游离植皮、皮瓣移植术可使创面部位的皮肤颜色、功能恢复正常,满足患者对外形美观的要求[5]。
本研究结果显示,试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,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,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,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这是因为VSD技术能够有效清除创面内异物,促进创面愈合,减少换药次数、植皮或皮瓣移植次数,从而缓解患者痛苦。VSD技术的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更优越,可能原因:(1)治疗前彻底清创及止血;(2)严格管理引流管,确保引流通畅;(3)合理选择敷料更换时间;(4)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负压强度并注意维持创面内负压。
综上所述,对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游离植皮、皮瓣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显着,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,加快创面愈合速度。
参考文献
[1]陈盛,谢庆平,张宏程,等.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应用评价[J].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,2016,26(9):2090-2092.
[2]陈增红,娄寅,曹东升,等.外科清创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[J].安徽医学,2019,40(8):876-878.
[3]赵斌,褚庆玉,何雯焘,等.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胫前皮肤创面[J].重庆医学,2018,47(28):3716-3717.
[4]谢建发,彭济河,黄诗军,等.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骨创伤的临床效果[J].中国当代医药,2018,25(28):97-99.
[5]王春玲,张景华,刘振宝,等.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[J].黑龙江科学,2016,7(2):30-31.
上一篇:
电子艾灸仪和温和灸在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
下一篇:
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
相关文章
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
CT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
乳腺导管内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
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
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
超声心动图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
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
某皮肤病专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S
粗口径玻璃试管包装针灸针压力蒸
在线客服系统